近日,在2023世界计算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一场演讲中透露了当下华为计算战略的最新进展以及对中国AI计算产业生态发展方向的判断。
他强调,计算产业的基础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他们之前无法生产网卡芯片和RAID卡芯片,甚至连服务器的电源管理芯片也无法制造,因此必须回归到计算产业的基础领域。
“尽管我们生产的芯片、服务器、PC机,相比国外的生产有差距。但如果不去用,这个差距永远是差距,落后永远是落后。但是如果大规模去使用它,就可能拉动和推动我们整个技术的进步、产品的进步,然后慢慢追上去。”
他对国产计算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
-
-
-
算力基础设施要构筑在可持续获得的计算芯片和生态基础上。
徐直军表示,中国的计算产业正在持续加强的压力下前行,目前从设计工具、材料、制造设备到芯片产品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不要抱有幻想,应该坚定不移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计算产业生态。”
徐直军认为,要推动计算产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使用计算技术。计算芯片的发展应基于可获得的芯片制造工艺,而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则应以可持续获得的计算芯片和生态系统为基础。
他表示,凡是与计算机相关的领域都可以被视为计算产业的一部分,但最关键的是必须全面解决计算机的基础问题。
在他看来,计算产业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构成这些设备的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网络接口卡、RAID卡等关键部件。
他强调,计算产业的基础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他们之前无法生产网卡芯片和RAID卡芯片,甚至连服务器的电源管理芯片也无法制造,因此必须回归到计算产业的基础领域。
“尽管我们生产的芯片、服务器、PC机,相比国外的生产有差距。但如果不去用,这个差距永远是差距,落后永远是落后。但是如果大规模去使用它,就可能拉动和推动我们整个技术的进步、产品的进步,然后慢慢追上去。”
徐直军表示,以集群和云服务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主要方向,这是解决方案之一。
“能够支撑起国家算力的根本根基和可持续发展,甚至领先,不是没有办法。受半导体生产工艺的影响,单颗芯片的算力也许是不够的,但是基于集成技术,把多个CPU,多个AI处理器连接起来做成集群,然后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手段,是可以满足国家算力需求的。总结下来就是我们要构筑起中国的第三产业。”
他还透露道,华为正在与中国电子加速将鲲鹏生态与PKS生态合并为鹏腾生态,并围绕其推出一系列软件支持政策,完善生态发展。
“目前已经有600多个中国实体被列入美国政府实体清单。”徐直军表示,其中覆盖了芯片、硬件、软件、算法以及应用等。同时,从设计工具、材料到制造设备、芯片产品,均受到了出口管制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长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中国半导体制造工艺将在相当长时间处于落后以及追赶的状态,华为认为这个(状态)要持续相当长时间,因为只有先进的工艺才能生产出更先进的芯片。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出口管制,使得获取先进芯片或先进计算系统存在挑战,或者说根本不可能获得。从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判断来看,这是长期的。”徐直军表示,对于未来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一定要发展自主安全的计算产业?
徐直军举了个例子:“如果我们的电脑使用国外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其他国家有可能通过安装后门或设置漏洞,获取电脑和服务器上的信息,甚至以此作为载体,攻击其他电脑和服务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微软、英特尔等国外企业垄断着全球商用计算机市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造自主计算产业生态,通过生态的繁荣,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徐直军还提醒道,国产化并不等于安全,只有能力提升上去才真正具备安全的能力。他打了个比方:假如我们的对手是一个博士水平,我们尽管是国产化的东西,但还在小学水平,那要攻击和窃取信息是相当简单的。就是说,人家的搞的东西具备很高水平的话,搞你了,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或即使知道了也无可奈何!因此,提高我们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是当务之急。
徐直军表示,对于国家来讲,最需要解决、必须全面突破的,还是要回归到计算机的本源。其中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构成PC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器、内存条、RAID卡,以及SSD控制器、网卡芯片等。只有把这些本源问题都解决了,才能真正持续地提供算力。
此外,徐直军还对计算机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见解,他在演讲中呼吁,除了目前热门的AI方向,大学应该在关键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的人才培养中加大力度,政策上通过一些举措来活跃开源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由道合顺整理自网络。道合顺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